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媒体聚焦
《山东法制报》:以“四心”赢取群众获得感—巨野县人民法院践行“四心工作法”工作纪实
  • 作者:研究室发布时间:2016年04月12日

以“四心”赢取群众获得感

—巨野县人民法院践行“四心工作法”工作纪实

   家住巨野县龙堌镇的老张,替朋友担保借了20万元,还款期刚到,朋友就悄无声息地跑路了。 收到法院的传票后,老张气急败坏地来到巨野法院立案大厅,嚷嚷着要起诉朋友。见老张如此激动,立案庭庭长田中宁赶忙迎了上去。她给老张搬了把椅子,让他坐下慢慢说,又安排干警小孙递上一杯热茶。受到热情接待的老张,情绪缓和了许多,他把自己的“苦水”一口气倒了出来。田中宁耐心听完后,向老张解释说,出于面子替朋友担保,事后承担保证责任的案例并不少见,但人情归人情,法律归法律,如果担保属实,承担责任不可避免。保证人只有履行完判决义务后,才能行使追偿权,现在起诉还不符合立案条件。一席话把老张说得耷拉下了头。走出大厅的老张由衷地说:“对法官这样的态度不服不行,既热情又周到,讲解得又特别细。没办法,只能怨自己鲁莽给他人担保。”

   “这个案子事实清楚,解决起来难度也不大,关键是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把法律、人情讲明白,真正做到让当事人服判息诉。”针对刚才的一幕,扎根立案庭十年的田中宁感慨道,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公平正义获得感。作为立案窗口,我们唯有切实践行‘四心工作法’,主动改变工作作风,拉近与群众的距离,让服务多跑路,让百姓少跑腿,才能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公平正义获得感。”

   “‘四心工作法’不只是口号,更是承诺。近年来,判决依法有据、老百姓却不买账的情况并不少见,倘若再有些服务不到位,让群众产生怨言,情况会更糟。这就要求我们都要胸怀司法为民情怀,掌握为民服务本领,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、能理解的思维、可接受的方式来辨法析理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‘四心工作法’就是提升法官队伍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剂良方。”巨野法院龙固矿区人民法庭庭长杨海岩说。

   去年,一起相邻权纠纷闹到了龙固矿区法庭。张某院里种有几棵大杨树,“秋风吹,落叶飘”,大量树叶落到邻居王某的瓦屋顶上,因瓦屋瓦片之间留有滴水道,落叶堆积堵塞了通道,导致雨水渗透到屋内。两家为此多次争吵,矛盾日益加深。 村干部调解,一方坚持要砍,给钱也不要;另一方说砍不得,怕坏了风水。 于是王某起诉到法院,杨海岩经与双方交谈,了解到两家以前关系不错,匆忙下判易,事情解决难。要真正做到案结事了,还是得调解。于是他迅速启动庭前调解机制,邀请村干部、人民调解员来到法庭圆桌旁,对双方明法析理、循循善诱,给当事人细算了风险账、时间账、亲情账、信誉账、经济账、家庭账、自由账这诉讼风险“七笔账”,最终促成了双方和解:大树不砍,但由张某出钱出力负责每年三次的屋顶落叶清理工作,并及时修剪生长的树枝。一场剑拔弩张的纠纷消弭于无形。

   “农村纠纷判决结案易,化解矛盾难。农村有其特有的乡村逻辑、民风习俗,许多矛盾纠纷看似琐碎、事小,却容易激化,一味坐堂问案、依法下判未必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。我们法院在诉讼风险‘五笔账’的基础上又加上两笔账——家庭账、自由账。算风险的过程实际上是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过程,群众在细算‘七笔账’后,怒气得到消减,情绪得到缓解,能够冷静面对问题,实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。”杨海岩说。

   据悉,以“四心工作法”锤炼法官队伍、提升案件质效,已经在巨野法院成为新常态。大到基层法庭升级改造、推行初任法官一线锻炼、专项检查审判执行行为,小到倡导一张笑脸、一声问候、一杯热茶、一把椅子的“四个一”服务,送法进企业、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机关的“五个一”活动等,都在围绕“四心工作法”开展工作。今年年初,该院党组制定的年度宣传主题就是“四心工作在法庭”……近年来,通过一点一滴、一言一行的创新服务,巨野法院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越走越宽、越走越远。

   数据显示,去年巨野法院的收案数量为 8976件,审执结8982 件,同比上升 4.56% ,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6.62%,上诉发改率为1.03% 。在全市基层法院现场观摩和综合考评中,巨野法院均获得第一名,被菏泽中院推报为集体二等功。同时,群众反映的“六案三难”、“庸懒散慢拖”等现象都得到了有效解决,信访积案同比下降66%。

   “在我国这样一个法治意识相对较弱、法律习惯需要长期培养的乡土社会中,法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点,往往不是在法律上,而是在当事人群体上。这就更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好‘四心工作法’,唯有如此,司法事业才能历经日久而弥新,不断在实践中迸发出蓬勃朝气。”巨野法院院长程相锋如是说。

   周广伟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