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
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、越来越薄,碎屏问题也随之而来。由于人为损坏的故障不在厂家质保范围内,而换屏费用不菲,于是不少商家便瞄准商机推出“碎屏险”服务。但调查发现,“碎屏险”并非商家宣传的那么好,有的消费者买了“碎屏险”反而更闹心。
手机碎屏险,即手机碎屏意外保险,其初衷是为了方便消费者,给消费者带来益处。但从实践看,许多“碎屏险”虽然看上去挺美,却名不符实,暗藏风险。如有消费者不小心将手机屏幕摔碎了,商家尽管同意给换屏,但要么换的是“水货”,要么只给换外玻璃而不换液晶屏。
手机“碎屏险”或者延保服务的通常理解应是由原厂售后提供使用原配件的保修。即便经过消费者同意,可以由非原厂售后提供、使用非原厂配件的保修,然而,一旦出现与消费者应享有的厂家售后保障权利相冲突,应采取对消费者有利的解释原则。
现实中,消费者购买了“碎屏险”而经营者提供的却是非厂家保修,致使消费者陷入手机修不好、原手机厂家不接受二次维修的两难境地,显然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财产权。
因此,对于手机“碎屏险”服务,经营者应进行自查自纠,努力改进服务,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,采取有效措施,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。同时,消费者也要保持应有的警惕,防止被一些商家单方面的“碎屏险”协议欺骗。有关市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刚性化、可操作的管理规则,以回应市场和消费者的关切,真正让“碎屏险”回归本来目的,让消费者“屏碎不碎心”。
版权所有: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地址: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华路1399号 电话:0530-5321021 邮编:274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