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
编按:这篇写在2013年12月31日夜的文字,原本是本院135期微信中的一篇,可能因为同期的另一篇含有敏感词,最终没有能与朋友们见面。今夜,马年的第一个夜晚,小编再次把它发出来,怀念那个沉浸于回忆过往和期待未来的夜晚,回望菏泽中院微博、微信发展的每一步,并将新春的祝愿一同带给关心菏泽法院工作、关注本院微博、微信的朋友们,祝朋友们马年吉祥,愿您带着梦想,马上出发,用耕耘换取收获,让今年的您更出彩!
每逢岁末年初之夜,我常守着红红的炉火,手持一杯微烫的清茶,望着落雪或暗夜,感受过去时日的平和与充实。今夜无雪,窗外夜色阑珊,远处是一盏盏温暖的灯火。
电脑显示器上是我院的微博和微信。它们犹如我常捧的那杯清新的绿茶,带给我们积淀了一年的厚厚的暖意。从 2011年7月21日开通菏泽中院微博,已经2年5个月了,发布博文9810余条。2013年,我们发了5,620条微博,得到了64,127条转评,我们的微博被阅读过15,789,277次。从2013年2月开通公众微信,也有10个多月了,发布微信135期。像往年一样,我特意在岁末年初,留出自己的时间,留出一段空白,我的内心,如同窗外温暖的灯光,和我曾面对的许多充实、平和且快乐的时日,我应该在上面留下一些文字。
记得我在2009年9月开通牡丹区法院微博时,那是我就职的法院第一次在网络上开通与网友的互动平台,姑且不说这需要多大的勇气——在当时,开通官方微博的并不多,时任牡丹区法院院长的杜永宏专委给予了莫大的信任和帮助。那时,我们心怀忐忑,但更多的是充满了向往、热情和激情。来中院工作后,中院党组、王玮院长对利用新媒体沟通民意、推进公开极为重视,在他的指导下,先后开通了三家网站的微博,后来又开通了微信,印象极深且让我甚为感动的是,初期,他手把手地指导,提出了很多建议。后来,我们的新媒体平台得到了网友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,也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首肯、支持与鼓励。中院微博连续两年被评为“全国十佳法院影响力微博”、“全国十大法院微博”,我们的微信,在全国法院系统算得上开通很早的(2013年2月)。正是同事和网友们的悉心指导与帮助、热诚支持与关爱,才有了微博和微信的今天。虽然人气还不是很高,虽然互动得还不是很好,但通过与网友的交流和沟通,确实发现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,也帮助网友解决了一些问题,传递了司法价值和法治理念。网友们建设性的意见建议,以及真诚的鼓励,激发了我们的热情,促进了我们的工作。对此,我们不知道有几多感慨,几多感动,毕竟,微博和微信浸润了我们的热情和努力。
是的,我们的新媒体平台还仅仅是一株幼苗,一切还都是探索。作为维护者,我们的水平还很有限,网友提出的一些问题,有的回复不够及时,有的回复还不够好。但我们能做的,就是用持久的热情,用敬业的精神,借助群体的智慧,尽可能地做得更好。
就在今晚,走出单位大门口时,就听到啄木鸟啄木的声音,笃笃!笃笃笃!啄木鸟在菏泽俗称“千千木”,一个美丽而又富有诗意的名字。笃笃声如空谷绝响,弥漫在寒风里,传递的却是坚韧和执着,同样让人感动和温暖。
在辞旧迎新的时刻 / 我感到未来一切更美好 / 如同你的挚诚、你的平和、你的快乐 / 如同为你祝福的所有语言。圣诞节那天深夜,我想将这些句子以短信的形式发给我敬重的朋友,只因沉浸于梳理自己的思绪,终未能如愿。我想,这大约是天意。那就留给今天,留给我们的微信和微博,留给所有关爱我们微博和微信的、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朋友和热心网友们。谢谢你们。有你们相伴,真好。
此刻,心是如此的安详,有微澜起伏,有遥远的雪花飘落的声音。
本文作者:浪子拣拣
版权所有: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地址: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华路1399号 电话:0530-5321021 邮编:274000